当前位置:人民权益维护网

上海建工抓住万亿元级蓝海添新动能

2021-05-20 15:20 记者观察网 点击次数 :

  编者按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当前,众多上海企业正坚定地迎难而上、抢抓机遇,投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海全市上下正持续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支持各类企业以恒心办恒业、以创新创未来。本报今起推出“育新机开新局 走企业访一线”系列报道,走访调研企业,听取企业所思所想,反映各类企业抓创新谋发展的实践。

  全球疫情为转型中的建筑行业带来强冲击。2020年走过大半程,身为上海本土老牌企业的上海建工集团经受住了“大考”,正展现出新的生机活力。

  本周一公布的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上海建工凭借去年2054.97亿元营收首次入围,位列第423名。今年上半年施工产值规模实现同比正增长,呈现逆势上扬的迹象。

  “积极数据背后的上海建工,已不再是单一的施工企业,我们正加快向‘建筑服务商’转型升级,预计今年营业收入仍可保持两位数增速。”上海建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表示,面对种种复杂外部因素,要保持可持续增长势头,必须紧抓城市发展中不断涌现的新需求,围绕城市更新、环境治理等新兴业务,进行升级、创新和调整。

  升级服务,破解城市发展难点

  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不是看“大楼多不多、美不美、高不高”,而是看有多少人住得舒适。居住在旧改地块的市民,即便是小部分,他们的需求也不能被忽视。

  据上海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正提速推进旧区改造,今年全市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面积将突破原定55万平方米的目标,预计可达75万平方米。

  但和过去相比,改造难度和成本问题更突出。上海建工经营者发现,如果只停留在建设施工层面,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结合新需求,必须升级服务,走出一条从投资、咨询设计、施工建造到运维的城市更新全产业链。

  撬动城市更新,关键是资金。上海建工投资公司董事长张惠忠表示,今年2月集团首次以融资平台角色,参与上海“市区联手、政企合作”旧改新模式,为新昌路1号和7号旧改地块募集充裕资金,注入加速“润滑剂”。两幅地块年初刚被列入征收范围,不到半年时间,已进入第二轮征询筹备,时间压缩至少一半。通过成立超百亿元城市更新基金,上海建工还深度参与全国各地相关项目,把“全国化”走深走远。

  早期图纸缺失、房屋现状较差、周边环境约束,是城市更新的普遍难题。近年来,上海建工也在研发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建造技术,提升城市更新的质量和效率。“我们研发出的综合解决方案,包括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拍、近景测量、建筑模型信息化(BIM)等前沿技术。”上海建工副总工程师张铭介绍,上海音乐厅引入这套方案在电脑里模拟建造,避免在现实中出错返工。方案还能叠加物联网技术,在后续运营中,搭建出实时健康监测系统。

  “我国城市更新是一片万亿元市场级别的蓝海,但准入门槛高,非常考验市场主体的综合实力。”一名城市更新专家表示。通过资金导入和研发投入,城市更新已成为上海建工的新动能,每年业务增量可达200亿元,所持合同额近2500亿元。 

  创新服务,开辟蓝海新市场

  住在桃浦工业城周边的居民何女士发现,桃浦有一处工地与别处不同:复工许久,603地块始终不见“平地起高楼”。

  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正在进行的土壤修复工程,不为盖楼,目的是把土地恢复到健康状态。这个细微不同,直指一个崭新的千亿级新市场。

  上海正打造更多绿色空间和“生活秀带”,以更优供给满足宜居需求。疫情又催生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更高需求。“随着人们对环境治理越来越重视,水土生态修复将迎来巨大发展。”上海建工园林集团董事长苏向明说。

  机构研究表明,环境治理市场规模预计在5年内破千亿元,随着修复标准细化,行业壁垒提升,抢占先机的企业更具备竞争力。

  以土建为主营业务的上海建工,在新市场中并不占优势。经营者想到的突破点,是在自主培育之外,创新采用企业合作、收购并购的多元化组合打法,高效切入蓝海市场,形成独有技术优势,成长为“专业玩家”。

  桃浦603地块便是中外合作的代表。上海建工与英国洛尔集团合作成立琸域公司,由外方派驻资深技术人员。拥有25年土壤治理经验的埃迪·考特,以技术总监身份担任团队“大家长”,向中国成员传授实践知识,培育本土化人才团队。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新闻资讯 | 财经股票 | 军事武器 | 记者调查 | 科技新闻 | 数码家电 | 汽车资讯 | 群众来信 | 娱乐八卦 | 体育新闻 | 文化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