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拓展数字孪生应用 助力构建城市“元宇宙”
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率先推出数字孪生系统。 上海市交通委供图
中新网上海9月5日电 (浦帆)“交通行业数字孪生就是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成果,我们的第一步就是实现‘虚实映射’,进而按照‘虚实分析’‘虚实优控’ ‘虚实共生’等目标逐步推进。”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刘斌在4日下午举行的“通•未来”上海交通数字孪生治理分享会上表示,现如今,许多“元宇宙”应用场景已融入民众的生活日常中。在上海,港口、机场、工地、路网等场景,已在数字孪生的“虚实结合”中提升着城市的精细治理效能。
上海构建数字孪生机场,促进机场实现安全、运行、服务、经营、交通、环境、货运、管理等8个领域的智慧化。 上海市交通委供图
航运中心新能级 数字孪生新港口建成
上海是东方大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率先推出数字孪生系统。上港集团表示,洋山四期数智平台是在大数据应用基础上,运用孪生技术以及智能算法在集装箱码头领域的一次有效的应用和突破性尝试,是未来数据赋能港口生产及精益化管理的重要努力方向。与港口传统运营管理相比,数字孪生平台具有不可比拟的场景优势。
以监管方面为例,全面的数字化生产装备、5G网络系统、生产经营者、生产管理者、设备操作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数字孪生移动设备,全方位掌握港口生产运营状态。数字孪生平台利用强大的3D场景渲染能力,不仅可以快速定位观测港口运营态势,集装箱堆区布局,还可以快速定位观测设备部件运动。据了解,数字孪生平台的现场场景还原能力,在广度、深度上远超视频系统和无人机系统。
此外,数字孪生可模拟的气象环境,可以对不同气象环境下生产过程的影响进行建模,设计出相应的生产计划。
杨浦大桥数字孪生1.0。 上海市交通委供图
数字孪生机场 让个体与体系更智慧
数字孪生机场主要针对机场生产保障和运营管理中的智能响应需求,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态势感知、优化处理、智能交互和智慧决策能力,促进机场实现安全、运行、服务、经营、交通、环境、货运、管理等8个领域的智慧化。
上海机场的智慧化包括个体和体系两个层面。机场个体的智慧化是基础,聚焦安全、运行、服务等重点领域,实现态势看得见、指令叫得到、航班飞得准。而机场体系智慧化,是在个体智慧化基础上,实现城市区域化管理和企业精细化管控。
比如,上海机场集团航班态势感知平台整合了跑道监测、停机位容量、航空器保障节点、航空器滑行路径、航站楼内旅客分布情况等海量实时数据,融合形成了十分直观的运行实况信息,机场运行监控人员以全局视角来观测和了解机场飞行区内各个区域的航班运行状态,更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地进行决策和指挥调度,处置突发事件。
从新路网到新基建 数字孪生持续赋能
作为跨越黄浦江的交通主干道,从1993年“服役”至今的杨浦大桥其实是数字化转型的“新兵”。目前,杨浦大桥数字孪生1.0已经上线使用半年,成效显著。数据显示,桥梁病害处置率从90%提高到100%、大桥危化品车辆违禁基本消失,超限车辆通行次数已快速下降到每月10次以内。
此外,“智慧工地”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2022年8月,上海交通建设工程综合监管平台1.0正式上线,平台目前已覆盖上海在建轨道交通、公路、市政、水运、铁路、枢纽等6大类交通建设工地。
以防汛防台为例,如遇暴雨台风天气,平台可以一键切换到应急模式之防汛防台子场景,针对已纳入平台监管的136个工地,共250路摄像机,一键下发人员撤离算法任务,确保工地台汛期间的人员安全。平台正式实战运行以来,已消除各类风险3600余条,处置闭环率达97%(其余均在处置管控中)。
据上海市城运中心透露,目前中心已接入72个部门(单位)的220个系统和一批数字孪生应用场景,并积极推广数字孪生在基础设施、历史建筑、社区、文旅、教育、医疗、应急、消防等领域的应用,在城市安全、城市运行、创新引领等方面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数字孪生应用场景。(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