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民权益维护网

上海自贸区:“试”出中国开放新境界

2021-09-21 11:37 记者观察网 点击次数 :

  (中共百年华诞)上海自贸区:“试”出中国开放新境界

  中新社上海4月28日电 (记者 李姝徵)穿过标志性的“海鸥门”,进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保税片区。一场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国家试验,就在这片28.78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启航。

  这片“试验田”,“试”出了中国开放新境界。

  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运行。随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发布。这是中国第一次用负面清单管理外商对华投资,此举迅速点燃了市场热情。

  彼时的外高桥综合服务大厅,算得上是自贸区内人口密度最高的所在。一名上海自贸区外高桥综合服务大厅窗口的一线业务办理人员告诉中新社记者,当年1200平方米的一楼大厅每日都被挤得满满当当,办理业务需要提前取号,有些人为了拿到一个号,甚至早上五点半就来排队。

  企业纷至沓来,只因看好这片“试验田”上的改革红利。注册资本实缴制变认缴制,审批改备案、实施告知承诺,先照后证、证照分离、一业一证……

  “我们还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光发热’改革举措,服务助推重点产业发展。”据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翁祖亮介绍,比如,在海关支持下探索建设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在全国首创监管仓和保税仓“两仓联动”,产品查验平均耗时由机场口岸2-3天缩短到6-8小时,大大提升了通关查验速度,更好满足了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便捷通关的需求。

  截至2020年底,上海自贸区累计新设企业6.9万户,其中新设外资企业1.2万户,更有328项制度创新成果从上海推广至全中国。

  7年多来,上海自贸区从28.78平方公里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又增添了特殊功能的临港新片区。自诞生起,临港新片区就备受外界关注。

  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普华永道中国工业产品及服务行业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沈宇峰以“大”“新”“专”三字,总结临港新片区在各个维度上的变化与突破。

  “大”是区域变大。在沈宇峰看来,土地面积的扩大,打开了临港新片区成长的“上升空间”——有更大的土地去承载新的规则下运行的新业态,例如保税物流、保税维修等。

  “新”则是临港新片区在制度改革上的进一步创新。“在普华永道对于新片区的一周年评估中,‘敢闯、敢试、敢改’是区内企业对新片区的评价。”沈宇峰表示。

  临港新片区的创新举措还具有“专”的特点——既聚焦在中国特定行业的发展需求上,也聚焦在全球政治经济变化的特定时刻。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叠加新冠疫情造成的影响,全球供应链正悄然发生重构。沈宇峰表示,在此背景下,针对产业链的补链、固链、强链尤为重要。“在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特定产业,临港新片区提出了非常‘专’的、沿着供应链环节的补链、强链举措。”在沈宇峰看来,临港新片区已从营商环境的管理落实到特定的产业环境的管理,甚至聚焦到特定产业链、特定环节的补强。

  “在内循环中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在双循环中提升要素市场的内外联通效率。”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曾表示,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临港新片区可以发挥其他地方不具备条件的特殊作用。

  揭牌一年多,临港新片区在“特殊功能”上做足文章:初步构建开放型政策制度体系,一批首创模式、首发项目、首个业务落地实施;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二期封关验收完成,特殊经济功能逐步显现;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群,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始终保持招商和投资热度。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临港新片区已经累计签约将近600个项目,总投资将近4000亿元人民币。

  “临港新片区正作为‘新平台、新窗口’,参与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产业分工和国际经济治理,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说。(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新闻资讯 | 财经股票 | 军事武器 | 记者调查 | 科技新闻 | 数码家电 | 汽车资讯 | 群众来信 | 娱乐八卦 | 体育新闻 | 文化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