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调研报告:中国居民中安排有家庭备用金的比例“极高” 理财偏好相对保守
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14日电(记者 姜煜)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SAIF)14日发布的《中国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显示,受访中国居民中安排有家庭备用金的比例超过七成,购买保险的受访者比例也超过了七成,此外,中国居民的投资理财偏好相对保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金融学教授严弘发布了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金融学教授严弘发布报告)
此次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联合蚂蚁研究院和支付宝理财智库,于2021年3月通过线上调研平台对支付宝活跃用户进行了问卷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20664份,样本覆盖中国各地区、各年龄阶层、各行业的居民,其中75%的受访居民年收入为0至20万、35%的受访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收入。调研内容主要涵盖居民的“财务健康度”及“理财行为”两个板块。
本次调研发现,中国居民总体呈现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但理财投资产品仍然较为集中,财务规划意识有待提高。中国居民的风险管理意识主要体现在应急金和保险的使用普及度两个方面。首先,家庭应急金或称为家庭备用金,是主要为了预防家庭突发事件而预留的随时可以取用的现金或者类现金,一般额度覆盖3至6个月的家庭日常开支,调查显示,受访中国居民中安排有家庭备用金的比例高达72%,相对于部分发达国家而言,这是一个极高的比例。
此外,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的差异,中国居民还拥有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储蓄率。
随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比例正在迅速提高,但由于社保的普惠性决定其覆盖深度尚不能满足不同家庭和个人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随着居民保险意识的不断提高,商业保险逐渐成为社保的必要补充。此次调研中有76%的受访者购买过保险,说明中国居民具有很强的风险管理意识。
调研数据还显示,中国居民的投资理财配置最多的三类资产分别是:银行存款、公募基金和股票。有64%的受访者配置了银行存款类资产,配置比例最高;其次是公募基金,占比44%,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受访者最喜欢混合型基金。调研报告指出,这些数据说明中国居民的理财投资偏好相对保守。
(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
“在居民收入提高、城镇化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促进下,中国居民投资理财的需求加速增长,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个阶段后的必然产物”,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他并指出,当前,中国投资理财市场出现了“从实物房产转为金融资产、从单一配置到多元配置、理财服务专业化、科技赋能资产管理”等新的趋势。
发布会上,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吴飞的主持下,中欧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平,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冬青,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秦华,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海宁,先锋领航投顾有限公司CEO张宇以及蚂蚁集团研究院研究总监朴实,结合报告并围绕“金融机构如何服务居民投资理财需求”展开了互动探讨。(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