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商(中国)董事长孙建东: “红色”外资银行矢志应中国发展再开新局
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23日电(樊中华)也许很少有人知道,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成立,第一家与之发生业务往来的外资银行就在香港诞生。彼时,香港第一面五星红旗因此在中环升起,南洋商业银行(下称“南商”)被寄望代表新中国迈出踏上国际金融舞台的第一步。
70余年来,这一最初的期冀始终涌动在南商的成长血脉中。“在香港这个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南商始终起着连接内地与香港、国际的枢纽作用,将最先进的国际金融实践带入内地,对国内金融和经济发展引领作用十分明显,”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南商(中国)”]董事长孙建东表示,与中国的发展同向而行,始终为国家需要而创新,将是南商矢志不渝走下去的“红色金融路”。
南商(中国)董事长孙建东 受访者供图
与中国发展同向而行
事实上,从建国之初率先扎根香港,到改革开放后成为中国金融业的“启蒙者”,再到香港回归后深度参与内地金融改革与创新、转型升级,南商的一路前行,同样也是中国金融经济从萌芽、成长到开放、壮大的缩影。
“1981年,南商就发行了通往内地的第一张信用卡‘发达卡’,推动国际与内地的商贸往来和旅游事业发展;同年,将香港市场上成熟的楼宇按揭模式引入深圳,首开先河发放了内地第一笔住房按揭贷款;次年,南商的创始人庄世平先生决意跨过深圳河,在新中国的土地上开立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成为新中国的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这三个‘第一’的实现,对当时的中国金融业来说不啻为一次次‘破冰’之举,从不同的角度为其开启了新视野,示范意义显著。”孙建东说。
香港回归后,如何将自身的独特优势导入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南商决意“循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径前进”。
“2007年左右,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迎来了空前开放。如何更好地助力国内企业‘走出去’,更好地承接境外资金‘走进来’,南商因此进行了变革,将内地分行合而为一,变身为内地法人银行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由此可更好地将其在贸易融资、跨境金融、汇兑结算方面的禀赋因地制宜地本土化。”孙建东表示。
自此,南商以跨境银团贷款、投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一方面助力国内企业“走出去”,一方面务将跨镜投资“引进来”,与香港及内地经济一起快速发展、壮大。
而2012年后,商业银行特别是外资银行成为中国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从2012年起,南商(中国)相继取得了多项驻华外资银行的‘首批’业务资质,包括独立发行信用卡资质和代客黄金业务资格等,并成为首家在内地推出类余额宝业务的外资银行,走在外资金融机构同业的前列。”孙建东称。
为国家需要笃力创新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走向纵深,不断扩大开放与服务实体经济是中国金融业不可回避的两大创新命题。如何以普惠金融支持“双创”和小微企业发展,如何探索金融科技场景研发与应用,以及如何引金融活水进入“绿色产业”等,新的“考验”正在不断抛出。
在孙建东看来,日新月异的国家发展需求,恰是南商(中国)不断革新的动力和机遇。“2016年,南商与中国信达的‘联姻’,不仅扩大了金融服务维度,更好地践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命,同时也更有利于整合内外部资源,着力为客户提供全功能、个性化、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切实提升自身穿透服务能力。”
南商多层次的创新空间由此打开。2019年,南商(中国)自主研发的新系统成功上线,实现了一套系统支持境内外不同客户需求、满足中港两地监管要求;RPA、OCR等技术的应用则实现了银行业务流程超大幅度的提质、降本、增效。
在普惠金融领域,南商(中国)打造了普惠宝支小助农线上融资平台,通过与核心企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可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客户集群提供全方位在线融资服务。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南商普惠宝实现线上化闪电审批、快速放款,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周转“无缝衔接”,将金融活水精准地“云”滴灌到实体经济领域。
而在中国确立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南商(中国)亦加快了绿色信贷投放步伐,创新数字技术提高了绿色信贷数据统计精度,惠及清洁能源、高效储能、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诸多领域。截至2020年年末,已实现绿色贷款余额9.78亿。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