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忆口诀整理(十)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历史记忆口诀整理(十) (2010-04-12 20:02:47)
标签: 杂谈 分类: 高中历史教学
历史浓缩记忆法
考试前,不少孩子都懂得应把重点“过”一遍。但是,如果逐字逐句地去“过”,效率太低,费时太多。为此,朱龙根老师创立了浓缩记忆法,所谓浓缩记忆法,就是把要“过”的内容高度浓缩,看见一个字、一个词,便可迅速回忆起全部内容。从而大大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具体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内容浓缩法
就是根据材料主干,将其内容的精华和核心进行高度压缩或分解,用最简单、最本质、最概括的文字表达出来。如复习中国古代史的井田制,可将其内容浓缩为:
“国王所有,诸侯享有,奴隶耕作,形似‘井’字”。或者进一步浓缩为:“王有,侯用、奴耕、井形”。这样记忆的好处是在需要回忆这段内容时,只要酌情在每段话上“添枝加叶”就可以了。内容浓缩法需要积极地思维和辛勤的筛选,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华提炼出来。在浓缩的过程中,删繁就简,择精选萃,使知识在数量上大幅度养活在质量上成倍增长,显著地提高记忆效率。如此魏孝文帝改革,其主要内容是:①颁布均田令;②接受汉族的先进文,令鲜卑贵族采用汉姓,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通婚;③迁都洛阳并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制度。可浓缩为:“一均、二化、三迁治”。这样根据起来顺口,记起来便当,需要回顾忆时再逐一添上内容就行了。
字头浓缩法
就是将每句话、短语或词的字头提出并按顺序串联起来进行记忆。
字头浓缩法在识忆中形成知识结构的整体缩影,特别在记忆较多的人名、地名时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如记忆丝绸之路中几个地名,可将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等提取浓缩为:“长河新,安西大”。再如,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其主要领导人——兴中会的孙中山,华兴会的黄兴,光复会的蔡元培,日知会的刘静庵,可浓缩记成:“兴华光日、孙黄蔡刘”。
口诀浓缩法
就是以整齐押韵的句式概括出所要记忆的内容,形式上近于顺口溜,内容上极其概括,然后实行强化记忆。应用时根据口诀进行联想展开,达到准确全面记忆的目的。如红军长征四次会师可编成口诀:“56一四懋,510一陕吴;66二四甘,610三会宁(每句5个字,分别代表年份、月份、部队番号及会师地点)”。口诀浓缩法简单有趣,但是在开始时需动一番脑筋,把识记材料编成生动有趣甚至有韵味的口诀,这是要下点功夫的,不过,一经编好,便终生难忘。如世界古代史三大改主编成口诀。公元前6世纪波斯大流士改革内容:“帝国分廿郡,每年纳金银;币制统一化,驿道通四都”。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内容:“取消债务废奴隶,民分四等享顺利”。公元646年日本大化改革内容:“废私田,法均田;租庸调,授班田;每六年,死地还;改行政,立集权。”
朱老师最后指出应用这一方法应该注意的两点,第一点,浓缩不是万能的,不能盲目运用,一定要在理解、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浓缩,方有良好效果。
(否则不加理解地乱记一气,可能光记浓缩的东西了,却想不起“原汁”了。)第二点,浓缩前要考虑所浓缩的内容是否属于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和基本内容,如将次要内容或本身就很简单的内容加以浓缩来记忆,无异于舍本逐末,就无法体现浓缩的“刀刃”作用了。
据说,美国海军人事管理研究处,曾对180个学生做过实验,调查学生的笔记法和其记忆力之间的关系:先把学生分为三组,每一组都是收听录音带中同样内容的讲课。并规定,a组的学生必须按照他们所听的,逐字记录成笔记。b组的学生则需把内容分列为大纲,再依大纲来做笔记。而c组的学生则只要求听,不要求做笔记。听完之后,对这三组学生统一进行讲课内容的测验,看哪一组的记忆率最高,结果a组和c组的学生,只能记住全部内容的37%,而b组的学生却能记住58%。可见听课时如要做笔记逐字记录下来,倒不如他列为大纲来记。大纲式的记法不但好记也较不易忘记。
浓缩记忆法,是符合记忆规律的一种好办法。
高三复习多种记忆法记牢大事件
在距离高考还有190多天的时间里,许多学生在复习中还存在着记不住基础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时不够准确的现象,但只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取得实效。
夯实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点
首先要准确记住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多看书、常复习、采用一些容易记忆史实的方法,如:比较记忆方法、理解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方法(如时间联想法、人物联想法、事件联想法)等记忆历史史实。
其次是要掌握好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内在联系,以重要知识点为基点。如文艺复兴这个知识点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冲破宗教会神学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于是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它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而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创世精神,又极大地鼓舞着当时的人们去探索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与此同时宗教改革也受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资产阶级借助反对天主教会神学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推动了整个欧洲社会的进步。文艺复兴是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同时它又与地理大发现及宗教改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鸣锣开道。当我们理解了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后就很容易解决这段历史问题。
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史实
将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完整性对学生复习历史有重要的意义。如中国近代的每一个变化无不与世界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复习中国近代史一定要把历史事件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中学习,形成历史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每年高考出什么样的题,学生在考前很难预料,但学生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就是将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如“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分界线,是新旧民主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的背景从国际角度分析是一战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从国内角度分析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北洋军阀统治对内镇压革命对外卖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巴黎外交失败引起了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而“五四”运动的条件包括:内部条件———经济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阶级)条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民主科学的指导;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的出路,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一个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设问,但回答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史实都是一个,所以对每一个历史知识都要做到全方位地掌握。
学会以不变应万变
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分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知识点的考查具有完整性、跨度大和逐层深入的特点(表现在选择题上);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综合”的特点,尤其是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的答案来看,精练、概括性强、可操作性强,而且许多答案出自于书上的内容甚至章节目录及标题(表现在材料式的问答题上)。
在高考中通常考题所要考查的不外乎有这样几种情况:1、考查基础知识的准确再认再现;2、考查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考查在比较知识异同基础上的归纳、概括历史概念和历史事件属性的能力;5、考查在庞杂的史料中提出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6、归纳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7、考查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的再造能力和潜在能力;8、考查各科综合能力的掌握情况。
当学生理解考题的指向性后,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对于答历史试题有重要意义。试题的角度的变化再多样化也离不开基本的历史知识点和基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时要“以不变应万变”。
哈尔滨
孙立伟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禁止转载 ┊ ┊打印┊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历史记忆口诀整理(九)
后一篇:历史记忆口诀整理(十一)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